企业挣钱跟小区店铺有类似逻辑
今天在填明年海外部门预算,以往都是敷衍了事,没有在意,这次专门看了具体条目,以及金额数量,才发现预算金额如此庞大,再加上idc成本,人员成本,场地费,税务,剩下的就没多少来。一直以为挣了好多好多,结果算上来净利润还是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虽然说对比其他行业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平了,但对于之前没有详细算过账的感觉来说,一下就打破模糊的偏差认知了。
这个利润率,也是公司坚持投入了好多年,才逐步打平以至营收的。
具体办企业与小商店在底层逻辑上有哪些共同点呢。
一,最后的利润,都是钱经过层层漏斗,漏到最后能留下来的,才是最后到口袋的。哪一个环节没有做好控制,都容易入不敷出。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都不可忽视。对于负责人或老板来说,对每个环节的成本支出必须做到了然于胸。
二,外部合作必不可少,不管是企业还是小商店,都只是经济环节中的某一环,都会有上下游合作方,对于软件公司来说,云平台、支付渠道、投流平台等都会涉及到与其他企业的利益分配。对于小商店来说,进货商、场地租金、营收工具等都需要花钱解决,商店本身只负责末端售卖。大家都是整条产业链中的一环,参与进来才是最重要的。
三,都会有成本,企业成本的量级大,有企业资金的支持,能挑动的市场也更大,蛋糕更大。小商店成本相对小,需要从自己的口袋支出,面向的市场相对更小。常说,有多大能耐干多大事,同样,有多少钱干多大事业,为何,因为差异事绝对数量上,而在相对比例上,其实是差不多的,庞大的资金光靠小商店是得到不到理想的利润回报的,金钱永不眠,拿不到利率的金钱,是死钱,是金钱掌握者无法接受的,在通货膨胀面前,就是亏本。
四,都有风险,且在相对比例上来讲,风险差别不大。
五,都要交税,最后进口袋之前,不能把这部分给遗漏了,这可是很大一笔。
六,都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思维进行经营,用户对哪些商品感兴趣,市场正在流行什么,什么品类利润率最高,都需要创新试错,这些问题都是相通的,抬头看市场,低头研究用户,善于思考的经营者,会有相似的动作。
七,如何获客都是第一大要务,应该说,对于任何生意,获客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无法获客,就算是有最好的商品,也只能自嗨,无人买单,就只能自己买单了。
八,都需要考虑商品选择,是自己制作,还是从外部渠道获取,两种路径都是可选项,重要的是将赚钱的流程搭建起来,并且跑通,跑顺畅。
相似之处不少,同时,不同的点也是有的。
一,企业面临的市场更大,全球市场,影响的因素会多不少,在组织布局时,更考验全局掌控能力。小商店面临的市场固定,影响因素相对少,把控起来更简单。
二,企业分工更细,几乎没有人能一人清楚全局,能看全局的也是从大层面理解,面面俱到绝无可能,这点小商店老板却可以如数家珍,了然于胸。
三,企业既是商品的生产者,也是商品的售卖者,而小商店往往只是终端售卖者,当然,如若是像包子店、面店这类,也是商品的生产者兼售卖者。
总的来说,钱都是从扣出来的,并不是流水多少,就有多少进入口袋,能最后进口袋的,都是层层盘剥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