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此篇初衷是发现了在党内出现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于执政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负担不起来的。开篇清楚的交代了背景。

此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两个原因:

一,党的组织成分,大部分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二,党的领导机关对此种不正确思想的斗争不够坚决。

有哪些不正确的思想呢。

一,单纯军事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认为打仗只是打仗,而不清楚打仗只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是为了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还有一些本位主义、盲动主义、机会主义的思想,这些思想的来源主要是政治水平低,缺乏教育。纠正的方法,重点也是要抓政治教育,抓紧政治训练。

二,极端民主化。所谓极端民主化,就是处处想体现民主,“先交由下级讨论,再由上级决议”,它的危险在于损伤以致破坏党的组织,削弱党的战斗力,以致革命失败。这里并没有对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结果进行详细论述,低效、情绪裹挟是比较容易想到的。此思想的来源,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纠正的方式,先从认知上、理论上对此种思想进行铲除,在组织上,党的领导机关要有正确的指导路线,做决策要讨论慎重,一旦决议,就要坚决执行。

三,少数不服从多数。纠正的方法,尽可能让大家都发言,表达看法,有争论时讨论清楚,不要调和敷衍,如此在决定后,所有人都必须拥护。

四,乱批评。批评是一个好的工具,但不能攻击个人,评判要做到党内批评,而不要党外批评。

五,绝对的平均主义。是手工业和农民小资产者的一种幻想。物质的分配应该是“各尽所能按劳取酬”,而不是绝对平均。

六,将个人缺点与政治和组织相混淆的主观主义。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和组织的错误有关联,则不必过多指摘,使同志们举足无措,使党的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编程谨小慎微的君子,就忘记了党的任务。这一点上,就是要抓大放小,搞清楚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而不要被旁枝末节带偏了。

七,个人主义,比较琐碎,享乐、报复、小团体、消极怠工、离队思想等,都是将自身的小我放在第一位,碰到困难艰苦的环境就考虑退缩,此种思想的来源于小资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纠正的方法,在于加强教育,提高纪律。

八,流寇思想,不走困难艰苦的正规路线,而倾向走容易的偏门。纠正的方法是加强教育,并积极通过加入积极工农分子来改变红军成分,从斗争的工农群众中创造出新红军部队。

九,盲从主义,胡干、蛮干,军纪松散。此种思想的来源是流氓无产者和小资产阶级。纠正的方法也是从思想上肃清,从制度和政策上约束。

在军事观点的讨论中,给出了行程这种“军事领导政治”观点包括哪些方面、形成的原因、纠正的方法。是一套完整的论述,并没有只说现象不给答案。

可以看到,毛主席对这些错误思想的纠正,大多采用两条路径并行,从思想上肃清,从制度上约束。与个人的认知行为疗法极为相似,先从认知上去改变,头脑中清晰的知道问题所在,再从行为上去纠正行为。

Read more

痛风带来的思考

昨晚一罐冰啤酒下去,睡觉时就感觉脚踝隐隐发作,果然早上起床直接下不来地。跟崴脚的感觉十分相似,无法行走,只能坐在一起上滑动,公司上班也去不了了,呆呆得躺在家里,下午疼痛感加剧,整个心思都在左脚的疼痛上,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的精力去关注其他事情,而此刻的阳台,乃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日的微风吹拂着阳台的花儿,温暖的阳光抛洒下来,一切都如此惬意,而我却无心欣赏。 人在健康时,生活中有好多问题,但人在不健康时,生活中只剩一个问题。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了。人是健忘的,在疫情期间、在手术期间,这种感悟其实已经很深刻了,但是病情好转之后,人还是会被日常的琐碎、工作的烦扰搅乱心绪,没有专注的去享受生活本身的美好。 幸福的秘密在于,去享受我们所拥有的,而不是顽固的去追求所没有拥有的。阳光、草木、微风,都是幸福的玩意儿,应尽情的享受。 再等两天,脚完全恢复好了,身体健健康康后,我要以更轻盈的姿态去生活,不纠结他人的看法,不执着别人的认可,关注自己的能力,享受拥有的生后。 还有一个反省,针对咖啡、酒、烟,

By 李浩

设计模式之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成对象,以便使用不同的请求、队列或者日志来参数化其他对象,命令模式也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来解析这个定义: 1.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请求原本是一个方法,现在要封装成一个对象,说明要新增类来完成。 2. “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说明是将命令对象作为参数进行传递。 3. “队列”说明需要维护命令多个命令的列表队列。 4. “撤销”说明有命令对象有undo撤销方法。 命令模式在设计模式中,算是一个比较不好理解的模式,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清楚设计意图,不清楚不用这个模式前有何问题,这个模式带了哪些好处,能解决什么问题。 上一篇状态模式中,看到了状态模式抽离的是状态(属性),向上提成状态对象。有了这个基础,再来理解命令模式就相对简单了。命令模式抽离的是行为(方法),向上提成命令对象。 两者都通过“对象化”来解耦和扩展系统,但解决的问题不同: * 状态模式:处理对象内部状态驱动的行为变化。 * 命令模式:处理行为请求的封装与调度。 💡智能家居遥控器,假设我们有一个智能家居遥控器,可以控制 灯(Light) 和

By 李浩

设计模式之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 来解析这个定义: 1. “内部状态”表明对象内部有一个属性来表示状态。 2. “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说明状态改变后对象的行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像是同一类的行为。 从目前的分析中似乎无法推导出状态模式的类图结构。 从实际的例子出来,来看看状态模式是如何演进而来。 💡我们有一个文档审批系统,文档有以下状态和转换: 1. 草稿(Draft) → 提交 → 待审批(PendingReview) 2. 待审批 → 批准 → 已发布(Published) 3. 待审批 → 拒绝 → 草稿 4. 已发布 → 撤回 → 草稿 从直觉出发,会使用条件语句实现需求逻辑。 public class Document { private String state = "DRAFT"; // 初始状态为草稿 public void submit(

By 李浩

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或占位符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解析这个定义: 1. “替身”表明在客户端看来,代理类与被代理类是同一类别,对客户端来说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依然能够满足诉求。如此可以看出代理类与被代理类来自同一个超类。 2. “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能够控制访问,说明前提是能够访问,才能在访问之前做这个限制,即代理持有对真实对象的引用(或能创建它)。 当然可能会质疑,用继承的方式不是也能完成目标吗,用代理类去继承被代理类,然后重写方法,加入控制逻辑。但这违背了"组合优于继承"原则,代理类与被代理类强耦合。 💡我们要开发一个图片查看器,需求如下: 1. 图片加载开销大(从磁盘或网络加载耗时),希望首次显示时才加载(延迟加载)。 2. 某些图片需要权限校验,只有授权用户才能查看。 3. 客户端代码应统一接口,无需关心是直接加载图片还是通过代理。 // 1. 抽象接口(Subject) interface Image { void display(); } // 2. 真实对象(RealSubject)

By 李浩